時間:2020-02-20
全國佝僂病防治科研協作組
中國優生科學協會小兒營養專業委員會
在我國,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目前仍是嬰幼兒的常見病,因維生素D缺乏引起體內鈣、磷代謝失常,導致長骨干骺端和骨組織礦化不全,以致骨骼發生病變。維生素D缺乏還可影響神經、肌肉、造血、免疫等組織器官的功能,對小兒的健康危害較大。因此,積極預防維生素D缺乏及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是兒科醫療保健工作者的重要任務。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發生與日光照射、季節氣候、地理、喂養方式、出生情況、生活習慣、環境衛生、遺傳等因素有關。因此,做好科學育兒和衛生保健知識宣傳,開展系統保健管理,采取綜合防治措施,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是可以預防和控制的。隨著對維生素D的基礎和臨床研究更加透徹,維生素D檢測技術的提高,人們逐漸認識到維生素D缺乏的危害已經不僅僅局限于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全國佝僂病防治科研協作組在衛生部領導下1986年制定了"嬰幼兒佝僂病防治方案",規范了佝僂病防治工作。2007年,《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兒童保健學組及全國佝僂病防治科研協作組重新修訂了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防治建議。為了更好地開展維生素D缺乏及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防治工作,全國佝僂病防治科研協作組和中國優生科學協會小兒營養專業委員會擬定了維生索D缺乏及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防治建議。
一、預防
維生素D缺乏及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預防應從圍生期開始,以嬰幼兒為重點對象并持續到青春期。做到“因時、因地、因人而異”。應進行廣泛宣傳教育,使父母親及看護人學到有關的知識。
(一)胎兒期的預防
1. 孕婦應經常到戶外活動,多曬太陽。
2. 飲食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鈣、磷和蛋白質等營養物質。
3. 防治妊娠并發癥,對患有低鈣血癥或骨軟化癥的孕婦應積極治療。
4. 可于妊娠后3個月補充維生素D 800~1000 U/d,同時服用鈣劑。如有條件,孕婦應監測血25- (OH)D濃度,存在維生素D缺乏時應給予維生素D治療,使25-<OH)D水平保持在正常范圍。
(二)0~18歲兒童的預防
1. 戶外活動多曬太陽是預防維生素D缺乏及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簡便、有效措施,應廣泛宣傳、大力推廣。戶外活動應考慮到不同季節,不同氣候,不同地區特點進行,接受陽光的皮膚面積逐漸增加,如面部(避免陽光直接曬到眼睛)、手臂、腿、臀部等。曬太陽的時間逐漸增多,平均戶外活動應在1~2 h/d。6個月以內小嬰兒不要直接陽光照射以免皮膚損傷。
2. 維生素D補充嬰兒出生應該盡早開始補充維生素D400~800U/d,不同地區,不同季節可適當調整劑量。一般可不加服鈣劑,但對有低鈣抽摘史或以淀粉為主食者補給適量的鈣劑是必要的。
(三)高危人群補充
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雙胎兒生后即應補充維生素D 800~1000 U/d。連用3個月后改為400~800 U/d。
二、診斷
(一)維生素D缺乏
依據高危因素、臨床癥狀與體征等進行診斷,確診需根據血清25-<OH)D水平。血清25-(OH)D水平是維生素D營養狀況的最佳指標,是維生素D缺乏和佝僂病早期診斷的主要依據,應逐步開展。目前將血清維生素D水平達到50~ 250 nmol/L(20~ 100 ng/mL)范圍認定為適宜的維生素D營養狀況。
(二)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發生發展是一個連續過程。依據年齡、生活史、病史、癥狀.體征、X線及血生化等項綜合資料可分為活動期(初期、激期)、恢復期和后遺癥。
1. 初期多見于嬰兒(特別是6個月內)。早期常有非特異的神經精神癥狀如夜驚、多汗、煩躁不安等。枕禿也較常見。骨骼改變不明顯,可有病理性顱骨軟化。血生化改變輕微,血鈣、血磷正常或稍低,堿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血25-(OH)D降低。X線片可無異常或見臨時鈣化帶模糊變薄、干骺端稍增寬。
2. 激期常見于3個月至2歲的小兒。有明顯的夜驚、多汗、煩躁不安等癥狀。骨骼改變可見顱骨軟化(6個月內嬰兒),方顱,手(足)鐲,肋串珠,肋軟骨溝,雞胸,0型腿或X型腿等體征。血鈣、血磷均降低,堿性磷酸酶增高,血25-(OH)D顯著降低。X線片可見臨時鈣化帶模糊消失,干骺端增寬或杯口狀,邊緣不整呈云絮狀,毛刷狀,骨骺軟骨加寬。
3. 恢復期初期或活動期經曬太陽或維生素D治療后癥狀消失,體征逐漸減輕、恢復。血鈣、血磷、堿性磷酸酶和血25- (OH)D逐漸恢復正常。X線片可見臨時鈣化帶重現、增寬、密度加厚。
4. 后遺癥經治療或自然恢復,癥狀消失,骨骼改變不再進展,可留有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多見于3歲以后的兒童。X線及血生化檢查正常。
三、治療
治療目的在于提高血清維生素D的水平,控制病情,防止骨骼畸形。
(一)一般療法
加強護理,合理飲食,堅持經常曬太陽(6個月以下避免直曬)。
(二)藥物療法
活動期口服維生素D2 000~4 000 U/d,連服1個月后,改為400~800U/d,如有條件,應監測血清鈣,磷,堿性磷酸酶及25-(OH)D水平。口服困難或腹瀉等影響吸收時,可采用大劑量突擊療法,維生素D15~30萬U (3. 75~7.5 mg)/次,肌注,1個月后維生素D再以400~800 U/d維持。用藥應隨訪,1個月后如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均無改善時應考慮其他疾病、注意鑒別診斷。
(三)其他治療
1. 鈣劑補充維生素D缺乏及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在補充維生素D的同時,給予適量的鈣劑,對改善癥狀,促進骨骼發育是有益的。同時調整膳食結構,增加膳食鈣的攝人。
2. 微量營養索補充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多伴有鋅、鐵降低,及時適量地補充微量元素,有利于骨骼健康成長,也是防治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重要措施。
3. 外科手術嚴重的骨骼畸形可采取外科手術矯正畸形。
(四)維生素D中毒的防治
因對維生素D認識不足,長期大量服用或短期超量誤服或對維生素D過于敏感,可導致中毒。輕者或早期表現可有低熱、煩躁、厭食、惡心、嘔吐、腹瀉、便秘、口渴、無力等,重者或晚期可出現高熱、多尿、少尿、脫水、嗜睡、昏迷、抽搐等癥狀。嚴重者可因高鈣血癥導致軟組織鈣沉著和腎功能衰竭而致死。實驗室檢查可見血清25-(OH)D> 375 nmol/L(150ng/mL),同時出現血鈣、尿鈣增加.尿蛋白或血尿素氮增加。X線表現長骨臨時鈣化帶過度鈣化。密度增高,骨皮質增厚,其他組織器官可出現異位鈣化灶。
治療:立即停用維生素D。處理高鈣血癥,限制鈣鹽攝入。給利尿劑加速鈣的排泄,同時應用強的松抑制腸道對鈣的吸收,降鈣素抑制骨鈣釋出。除嚴重者有不可逆的腎損害外,預后多良好。
預防:應做好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防治的衛生保健知識宣傳,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大力提倡多曬太陽。用維生素D防治時應注意掌握劑量和時間,并應密切觀察。